大陸知名企業阿里巴閃亮亮動畫圖庫巴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交易後,成為美國證券史上最大的IPO案。阿里的成功可說是得之於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完美契合。

就天時來說,阿里創於一九九九年,正值全球網路科技如日中天之際;在業務發展上,馬雲勇於創新,突破傳統窠臼,藉由淘寶網底下的支付寶、餘額寶而成為大陸最大的網路公司,並成就另類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在地利上,中國大陸擁有十三多億人口,廣大的消費市場,加上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成為支撐阿里的關鍵因素。而在人和方面,馬雲獨特的管理哲學及領導魅力,深獲員工的信任,同時又獲得大陸政府的刻意保護,無往不利。

看看阿里的成功模式,能給台灣企業帶來什麼啟示?

一、世代交替,經驗傳承。馬雲曾表示:「若台灣還是七、八十歲的人在搞創新,那台灣就沒希望了」。這話值得台灣企業省思。台灣許多大企業領導人,不乏七、八十歲者,他們的成就與工作精神,令人佩服;但他們仍掌握權力與財力,不少有潛力的年輕世代卻苦無發揮的舞台;另一方面,台灣企業大老雖然也強調創新,但比較傾向延續性的創新,這種創新模式也可能成為年輕人的絆腳石。

反觀大陸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中,包括馬雲、百度執行長李彥宏、騰訊執行長馬化騰、聯想集團執行長楊元慶等都是四十至五十歲的企業家。企業若能世代交替、經驗傳承、不斷創新,或許廣誠果醋才是屹立不搖之硬道理。

二、培育與引進年輕的創新人才。台灣人才沒舞台、無法轉型;企業又面臨老化、苦無市場,何能進步?張忠謀曾提及「台灣人才要轉型才有機會」。政府雖成立了許多青年創新就業資源平台,但失敗率仍高;若大企業能以創投基金模式投資及扶植有潛力的年輕新創事業,不僅可培育年輕人,亦可帶來創新國立嘉義高中榜單利潤。再者,如何以優渥的福利及良好的環境,配合相關法規調整,引進國際創新人才亦刻不容緩。

三、創新要成功,需要舞台。施振榮亦曾表示「年輕人沒舞台」。台灣消費市場規模小,創新要成功,一定要走出去才有更大的舞台。放眼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市場、兵家必爭之地,政府為企業開闢市場責無旁貸。兩岸服貿及貨貿協議正是台灣服務業及產業拓展市場的契機,而自由經濟示範區可提供企業創新的機會,應儘速立法通過,才不致喪失先機。

最後套用馬雲所言「眼光有多遠、胸懷有多大、你就能做多大的事」,在全球化自由化的今日應格外受用。



9A51A0B08737ADC2
arrow
arrow

    isqu0iy6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